誰是外來者:在德國、臺灣之間, 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

點閱:1

其他題名:在德國、臺灣之間, 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 在德國臺灣之間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

作者:黃文鈴著

出版年:2022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新北市]

集叢名:眾聲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46970

ISBN:9789570864342

EISBN:9789570864823 EPUB; 9789570864830 PDF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附註:書後附"電子書特別加值 : 受訪者英州的信" 附錄: 受訪人物表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電子書特別加值版:獨家收錄《受訪者英州的信》

訪問逾50人、越洋串聯德國與臺灣,獨立記者從心而發的萬里追尋。
他們以肉身化作橋樑,來到島嶼,
帶著記憶、文化與語言,從此他鄉變故鄉。
「當我們面對移民或難民,不再是以面對特定外來族群的態度,而是以同為人的身分,在同一塊土地上,往『我們未來如何共同生活』的目標邁進,這個社會是不是就不會這麼分歧了?」

你知道,臺灣曾經接收過難民嗎?
他們在高雄、木柵、澎湖……在你我身邊生活超過40載。
為什麼我們幾乎對這段歷史一無所知?

賭上生死的「船民」
1975年4月,越南共產黨拿下西貢,內戰長達20年的南北越就此統一,然而戰爭結束並未帶來和平,反而讓載滿難民的船飄蕩海上。這些「船民」逃難異國,他們的移居擴大了人們對民族與國家的想像。

映照德國與臺灣,不一樣的族群融合之路
《誰是外來者》作者黃文鈴往返德國與臺灣,採訪超過50位越南移民,聽他們述說驚心動魄的親身經歷,書中並陳西德、東德、臺灣三地接收越南移民的方式、政策,探討理想的族群融合可能之道。

● 西德-70年代末,西德因納粹歷史而對越南難民產生共感,民間出資買下救難船,多次出航營救,接納德國史上首批大規模的亞洲難民。
● 東德-80年代,越南政府派數萬契約工至同為共產政權的東德,卻意外遭遇兩德統一,在無融合政策之下,他們與西德船民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 臺灣-越南華僑在越戰結束前後搭乘中華民國政府的軍艦、專機來臺,散居各地的他們自身即是歷史,但我們為何遺忘了這段活生生的逃難史實?

40年了,他們還是「外來者」嗎?
記者黃文鈴以移民身分發出探問:當膚色與文化截然不同,「外來移民要做到成功融入一個新的國家,我們能給出哪些答案?」越南移民已定居德國、臺灣社會逾40年,我們可曾真正探究他們的歷史?是否還片面狹隘地以外貌、膚色、口音區分「你」與「我」?

我們可能在保有彼此相異處的情況下,仍視彼此為一個群體嗎?


▎各界推薦
【注目推薦】
白曉紅(記者/作家)
李岳軒(獨立媒體《移人》總編輯)
林育立(駐德國記者)
黃雋慧(《不漏洞拉:越南船民的故事》作者)
劉吉雄(澎湖難民營三部曲導演)

【書店推薦】
孩好書屋
苑裡掀海風
飛地書店
晃晃書店
烏邦圖書店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作者:黃文鈴
菜市場長大的孩子。35歲那一年決定離開熟悉的臺灣,目前定居柏林邁入第五年。喜歡這裡的自由跟可能性,但常常想念臺灣各種好吃的美食。

曾獲柏林政府文學研究補助、國藝會長篇小說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等補助計畫;曾任國內報社記者、《報導者》特約記者,因為想第一線採訪難民,選擇出走臺灣。目前定位自己是寫作者與記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到達很遠的地方,讓更多人聽見受訪者的故事。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彩頁
  • 目次
  • 推薦序 帶給當下社會啟發的越洋追尋/林育立
  • 推薦序 在困逼與關懷中闖出新天地/黃雋慧
  • 自序 尋找社會融合的最佳答案
  • 主要名詞釋義
  • 越南移民大事記
  • 地圖
  • 序章 我們與他們
  • 後記
  • 致謝
  • 注釋
  • 附錄:受訪人物表
  • 電子書特別加值:受訪者英州的信
  • 版權頁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