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抗日戰場中的反細菌戰. 一

點閱:1

其他題名:Anti-germ warfare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作者:許峰源[主編]

出版年:2020

出版社:[開源書局]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地:[香港] [臺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82516

ISBN:9789888637720

分類:歷史  

系列書: 國民政府抗日戰場中的反細菌戰,本系列共2本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前後,日本軍隊就已經開始試驗各類疫菌的威力,企圖在中國戰場上發動細菌戰。到了1940年,日軍為了突破僵局,調整在華作戰策略,細菌戰因為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成本低,能夠重創中國軍民士氣,有效降低國軍戰鬥力,更可以折損國民政府威信,使日軍不惜違反1925年《日內瓦國際公約》,在浙江、湖南、江西、雲南等地發動細菌戰。
日軍在不同區域散播毒菌,策動細菌戰,直接威脅民眾生命安全、耗損國軍作戰能力、混亂中國社會秩序,甚至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導致傳染病不斷復發,影響非常深遠。
這其中,又以鼠疫傳播速度最快。日本軍機載運米、麥、粟、棉花,混雜鼠疫桿菌、跳蚤,從上空撒落。當老鼠接觸毒物發病,迅速透過寄生的跳蚤,將疫病導向人體,進而引爆鼠疫大流行。鼠疫毫無預警地現蹤,讓國軍在抵抗日軍攻擊時,還得嚴防鼠疫的隱形威脅;各省民眾飽受戰火迫害之際,也要留意鼠疫的無情殘害。
作為抗戰領導中樞的國民政府,迅速啟動了防疫機制,將人力、物力投放到鼠疫淩虐的地區,掌握鼠疫疫情、落實防疫工作、分配醫療資源、宣傳防疫知識、指導防疫作業,從而存續中國抗日整體戰力。
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的當下,本書詳實記錄八年抗戰時期的防疫作為,或許可以作為現今防疫工作的參考。

  • 封面
  • 導言
  • 編輯凡例
  • 一 國防部檔案 敵機散布鼠疫防治案
  • 二 內政部檔案 卅一年處理敵機散布鼠疫桿菌實施辦法
  • 三 外交部檔案 日機於浙江省空投鼠疫菌
  • 四 行政院檔案 防治浙江衢縣鼠疫
  • 五 行政院檔案 浙江省衛生處防疫指導所組織規程及醫療防疫隊組織規程
  • 六 行政院檔案 浙江省請撥防疫經費
  • 七 國民政府檔案 湖南省鼠疫防治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