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方的國度: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

點閱:2

譯自:A dragon apparent:travels in Cambodia, Laos, and Vietnam

其他題名: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 一趟行經越南柬埔寨寮國的旅程

作者:諾曼.路易斯(Norman Lewis)著;胡洲賢譯

出版年:2019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當代名家旅行文學:MM1146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185317

ISBN:9789578759947

分類:歷史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內容介紹
這裡,是最後的印度支那。
彷彿暗示著未來的命運,諾曼.路易斯趕在雨季刷洗走一切之前,記錄下殖民主義在這片土地上的黃昏。
 
「中南半島,在世界的地圖上,它不過是一長條的沿海地帶,到底部隆起,即成東亞的臀部。它純粹是一個政治體,原本是法國征服安南帝國及其附庸國後對應的殖民統治。然而這個聯邦,正在解體當中。」──《東南方的國度》〈背景〉
 
一九五〇年,前往西貢
二戰結束後,亞洲的變革迅速蔓延開來,所有國家都在戰勝氣氛與民族主義的支持下,迅速展開反殖民行動。不同於鄰近的英屬印度在戰後旋即獨立,法國人並不想放棄印度支那,並與蓬勃的抗爭勢力「越南獨立同盟會」進行長期戰事。除了越南本土的戰爭之外,柬埔寨與寮國的局勢也不穩定,槍林彈雨下的土地,失去了以往的肥沃與壯闊。在這樣的局勢下,諾曼.路易斯決定前往西貢一探究竟,展開這場動盪與危險的旅程。
 
不為人知的半島內陸
​​​​​​​除了西貢與越中地區,沿著當今柬埔寨、寮國國界的高山地區,住著一群芒族、占族、嘉萊族、埃地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他們與越南人的關係疏遠,且在獨立的抗戰中,常常成為被犧牲的對象。然而,華麗的鼓鑼文化、盛大的宴客酒會、古老的習俗,叫路易斯讚嘆不已。他接著更跨越山脈,前往柬埔寨吳哥窟,觀賞在古城前表演的傳統舞蹈。然而,這片土地還是逐步現代化,只剩寮國,還有法國人刻意保護、略保山林的野性。
 
「你應該見見越南知識分子!」
在旅程往返之中,路易斯有幸跟一位年輕的越南學生閒聊,這才發現,自己聽到的幾乎都是法國人的片面之詞。於是旅程尾聲路易斯才透過線民的引導,認識一批越盟分子。他們大多一貧如洗、裝備簡單、規矩森嚴,但獨立的願望強烈。此時,戰事仍吃緊,面對法屬印度支那的未來,只能等待命運的裁決,希望這個潛伏在叢林的文明,再度光芒萬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諾曼.路易斯Norman Lewis
童年初期,與他唯心論的威爾斯(Wales)父母住在北倫敦(North London)的恩菲爾德(Enfield),另一部分時間與他古怪的威爾斯阿姨們一起生活。因為資金匱乏而放棄了大學之位,之後他利用婚紗攝影和各種小生意收入資助前往西班牙(Spain)、義大利(Italy)和巴爾幹半島(Balkans)旅行,其後才接受了殖民局的接觸,幫他們以鏡頭窺探葉門(Yemen)。
 
於一九三九年移居古巴(Cuba),但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召回到智庫。因而有了此生的傑作《一九四四,那不勒斯》(Naples ’44),是直到一九七八年才得以出版,重見天日的戰爭日記。
 
在那之前與世人先見面的是一些小說和旅行書籍,尤其是一九五一年的《東南方的國度》和一九五二年的《金色大地》(Golden Earth),兩本都是當年的暢銷書。他的小說《我們之上的火山》(The Volcanoes Above Us)是記述了中美洲的個人經驗,光是在俄羅斯就賣出了六百萬本平裝本,而一九六四年探討西西里黑手黨的非小說《榮譽社會》(The Honoured Society)由《紐約客》(New Yorker)分成八期連載。
 
路易斯一共寫了十三部小說和十三部非小說作品,大部分是旅遊書,但他認為他人生的主要成就,是一九六八年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發表的一篇標題為〈巴西的種族滅絕〉(Genocide in Brazil)的文章所引發的反應,改變了巴西法律中對待印第安人的法條,以及在為部落民族爭取人權的活動上,深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國際生存者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的架構。稍後在一九八八年他又出版了一本非常成功的書,名為《傳教士》(The Missionaries)主題集中在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身上。
 
路易斯走遍世界各地至邁入九十歲高齡後,才平靜回歸埃塞克斯(Essex)的田園,與第二任妻子共同生活,他在二○○三年七月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赴美國加州蒙特利半島「Language Studies Division of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進修翻譯。除用本名翻譯外,也用筆名齊萱寫作,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嗜書成性,賣文維生,熱愛悠閒自在的生活,作品累計兩百餘本。
 
著作:《一樣的月光》、《言歡記》。譯作有:《山與水之間》(與黃芳田合譯)、《崎嶇之路》、《信仰之外: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老巴塔哥尼亞快車》、《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以上均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造雨人》、《麥克.喬丹自傳》、《蝴蝶君》、《流浪者之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等書。

  • 一九八二年版本序文
  • 背景
  • 第一章 西貢和越南人
  • 第二章 寰宇宗教
  • 第三章 週日消遣活動
  • 第四章 前往大叻的護衛車隊
  • 第五章 未知的領域
  • 第六章 邦美蜀
  • 第七章 芒族
  • 第八章 多樂省
  • 第九章 埃地族
  • 第十章 消失中的部落
  • 第十一章 中安南
  • 第十二章 堤岸與南圻
  • 第十三章 進入柬埔寨
  • 第十四章 諾羅敦國王的首都
  • 第十五章 吳哥古蹟
  • 第十六章 土匪國度
  • 第十七章 寮國
  • 第十八章 到川壙省之路
  • 第十九章 進入苗族國度
  • 第二十章 越盟
  •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