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1945)

點閱:1

其他題名: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1945) The study if "Den-Doo Ho-Koki" identity of Taiwan Christians 日治末期台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1945)

作者:盧啟明著

出版年:2017

出版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秀威資訊科技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41 史地傳記類:PC0699

格式:PDF,JPG

頁數:350

ISBN:9789863264903

分類:歷史  

附註:封面英文題名: The study if "Den-Doo Ho-Koki" identity of Taiwan Christians :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937-1945

內容簡介
歷經1930年代的奮興運動與皇民化運動,「傳道報國」一詞於1937年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皇國臣民」的國民認同達到高峰,基督徒的信仰實踐與政教關係觀念也正發生改變!
 
日治末期可謂一段「傳道報國」的時代,戰爭前後基督徒的信仰認同並未改變,始終自勉傳道以報天國,未曾被國家神道動搖。然而,政治認同卻因應時局游移流動,且常有在臺、日、中、外之間猶豫掙扎的經驗。基督徒認為傳道報效國家是其社會責任,與日本政府、日本基督教合作,係出於護衛臺灣利益、關懷鄉土安危的初衷。殖民地的苦難,亦為信仰「再宣認」的歷程。基督徒「傳道報國」的身分認同,誠然是各個時代都必須回顧思考的重要課題。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1號
 
本書特色
 
1.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41號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吳文星專序推薦:「本書相當實證且客觀地究明日治末期殖民地臺灣的基督徒在艱苦的時局和處境下,透過信仰進行反省,從國族發現矛盾,於是找到對斯土斯民的認同。可說頗有助於適切釐清特殊時期日本帝國及其殖民地基督徒認同之疑義。……是一本開拓新史料、讓人耳目一新且富可讀性之佳作。」
 
3.臺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鄭仰恩專序推薦:「本文從1930年代的奮興運動、皇民化運動談起,到皇民奉公運動及「傳道報國」思想的浮現,一直到終戰的困窘局面,輔以日本神學觀點的影響、主日學教育的案例分析,以及世代交替間的思維轉換,呈現出帶有複雜色度及層次感(nuance)的歷史研究,值得讚賞。」
 
名人推薦
 
吳文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鄭仰恩(臺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作者簡介
 
盧啟明
 
1982年生於彰化,成長於澎湖、臺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博士班。
臺灣神學院道學碩士班、臺灣基督教歷史資料中心研究助理。
目前的研究方向為普世合一運動與滿洲國政教關係。

  • 出版緣起
  • 序 究明隱晦的歷史/吳文星
  • 序 為歷史補白的優質研究!/鄭仰恩
  • 第一章 緒論
  • 第六章 結論
  • 後記
  • 附錄一 日治時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一覽表
  • 附錄二 日治末期臺灣大會臺人牧師一覽表
  • 附錄三 《臺灣教會公報》標題目錄表(1935 - 1945)
  • 參引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