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工程師的崛起: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

點閱:4

譯自:Rise of the red engineers: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origins of China's new class

其他題名:清華大學與中國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

作者:安舟(Joel Andreas)著;何大明譯

出版年:2017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香港

集叢名:三十.三十書系

格式:PDF,JPG

頁數:346

ISBN:9789629967963

分類:歷史  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附註:含附錄

內容簡介
 
本書解釋了統治中國的技術官僚階級的動蕩起源。通過引人入勝的敘述,作者回溯了彼此敵視的兩大群體—1949年奪得政權但缺少知識的農民革命家與舊中國政權的知識精英—最終聚合為一個新的掌控階級的過程。在中共政權建立之初, 毛澤東和共產黨剝奪了有產階級的資產,並採取激進的措施以剷除教育造成的階級差別,這一做法加劇了新政治精英與舊文化精英之間的對抗。然而,在文革中毛澤東對兩大群體的攻擊,卻促成了精英團體之間的團結。在毛去世後,這又為融合了政治和文化資源的新階級的鞏固鋪平了道路。
本書以對清華大學的個案研究為基礎。清華作為中國最精英的理工學府,始終位於上述變革與衝突的中心,並培養出大批黨所倚重的技術官僚,其中包括許多現任國家領導人。透過清華剖析技術官僚階級的起源,構成了本書獨特的視角。
 
~~~~~~~~~~~~~~~~~~~~~~~~~~~~~~~~~~~~~~~~~~
 
在近年來我所閱讀過的關於中國的研究成果中,此乃佳作之一。
安戈 Jonathan Unger( 澳洲國立大學)
 
此項關於在中國建立和培養一支精英技術官僚隊伍的研究,就如同一部講述共產主義革命興衰的編年史。安舟深入探索了中國政治研究領域近年來常被忽視的權力結構問題,且細緻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對新舊精英融合具有諷刺性的促成作用。
德里克 Arif Dirlik(香港中文大學)
 
透過階級形成和社會流動的社會學視角,安舟洞悉且細緻描述了清華大學的歷史。從早期中共強行管制這所精英學校,到文革中的鬥爭和後毛時代的糾正,直至近年高科技資本現身清華科技園,安舟記錄了這所大學作為精英熔爐的一點一滴。希望瞭解中國革命曲折歷史的讀者,不可錯過這本書。
魏昂德 Andrew Walder(斯坦福大學)
 
文革是一場什麼樣的運動?五十年來,眾說紛紜。此書通過對清華大學文革史個案的深入研究,闡述了有創見性的新理論。他提出,文革是一場向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兩個特權階層宣戰的政治運動,表達了爭取社會平等的政治理想。然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也正因為文革的派系鬥爭,才使得本來分化的政治和文化精英能夠重新聯手,從而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統治階層—紅色工程師。本書論證材料豐富,分析精闢細緻,對文革所涉及到的重大歷史和理論問題提出獨到見解,不愧是一部經典之作。
楊國斌(賓夕法尼亞大學)
 
 

作者簡介
 
安舟(Joel Andreas),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其著作見於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Theory and Society、China Quarterly及New Left Review 等重要學術刊物。

  • 中文版序
  • 導言
  • 結論
  • 附錄一:清華大學教職員工和學生,1949 – 1992
  • 附錄二:受訪者名單
  • 參考文獻